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6-04 浏览次数: 10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全体研究生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是目前我国唯一被政府认可和指导的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赛事。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系列大赛中首个文科主题的创新实践公益性赛事。大赛秉承“传承、发展、创造、创新”的办赛理念,坚持“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办赛宗旨,鼓励研究生投身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创新实践中,引导广大研究生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激荡起文化“两创”的创新热潮,为国家、社会发现、培养、输送文化领域“两创”型人才。为遴选高质量作品参赛,现将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校内选拔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赛题说明

赛题1: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创意改编

背景说明: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神话传说中所表现的那种不畏艰险、不畏强暴、追求光明、锲而不舍的伟大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民间故事是一直在人们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体现了民众的智慧,对每个时代的文人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进行创意改编,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与现实意义。

赛题要求:本赛题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针对中国古代的经典神话传说和优秀的民间故事进行创意改编,通过数字文化、戏剧影视、文学创作三种形式参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当代新文化。

赛题2:孔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背景说明: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发展背景下,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思想,仍然对解决人类需要思考的世界性问题有所裨益。联合国总部有孔子的八个字“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表明孔子的这一思想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孔子的价值不仅停留在历史中,更对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同时,儒家思想中的行事习惯和文化心理也具有超越国界与民族的意义,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赛题要求: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以孔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参赛,推动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赛题3: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

背景说明:每个人都生活在由时空、事物、他人、自己构成的世界中。世界之大,举凡物质利益、伦理道德、精神自由、个性解放、人际关系、家国社会、国际政治、生态环境等等,无所不包。世界美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尊严、幸福及品格养成,每个民族和文化都有其关于美善世界的畅想。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于历代典籍、名胜古迹、考古遗存、说书唱戏、舞蹈音乐、非遗手造、家风民俗等等之中,既提供为人处世(包括处理私事、公事乃至国际政治事务等)的范导,亦赋予日常生活以意义。

赛题要求:本赛题不限作品形式,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发掘不同时代、不同学派、不同形态的“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素材,通过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戏剧影视、文学创作、舞蹈音乐等有感染力的方式,展示某一种“中国圣贤与智者心目中的美善世界”形态,阐释其现代生命力。

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题目1:传华夏正声,绘时代舞谱

题目2:“齐风鲁韵”的舞蹈表达

背景说明:舞蹈专项赛题的命题紧扣本届大赛“文化中国”“两创”“齐风鲁韵”等总主题关键词,设置两个题目:1.“传华夏正声,绘时代舞谱”是全国通用题目,希望通过“舞蹈”独特的艺术形式,“传华夏正声”(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时代舞谱”(即立足新时代,用舞蹈语言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一份贡献)。2.服务地方的题目“齐风鲁韵的舞蹈表达”主要激励参赛院校和团队通过对赛事承办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习,创作和展示一批弘扬“齐风鲁韵”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的优秀舞蹈作品。

赛题要求:两个题目鼓励参赛选手和团队通过舞蹈创作、表演、教学展示等形式参赛,通过舞蹈艺术语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赛题5:开放赛题

凡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遵循,涉及“文化中国”主题,尤其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各类文化文艺作品(含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数字文化、非遗手造、文旅融合、舞蹈音乐或其他作品)均可报名参赛。

、参赛规则

(一)赛题1、2、3、5

1.参赛资格

参赛对象为本校全体在读研究生和将于2024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含港澳台和国际留学研究生

2.人数要求

以参赛队为基本报名单位,每个参赛队由1-5名学生组成,设置队长1名。每个参赛队可选指导教师1-2名。

3.作品提交

6月25日前,各学院汇总各参赛队的作品,以学院为单位通过U盘提交参赛作品同时提交汇总表(附件1)电子版和纸质版

4.作品要求

参赛以作品为单元,同一队伍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赛题,同一赛题提交作品数不超过2个同一作品不得重复参与不同赛题。参赛作品内容应紧扣大赛主题及赛题要求,必须为原创的新作品,不得用已公开发表或在其他赛事获奖的作品参赛。

5.其他

知识产权与作品版权组织声明等,遵照大赛组委会相关规定执行。为保证参赛作品的质量,学校可根据各参赛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征得参赛队伍和学院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整合后选送参加国赛。

(二)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舞蹈专项赛题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个赛道参赛和评奖,专业赛道主要围绕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三个组别制定比赛规则非专业赛道分为舞蹈创作、舞蹈表演两个组别。

1.参赛资格

专业赛道:凡正式注册的在读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即舞蹈专硕)以及已确定攻读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资格的本科生均可参赛,鼓励港澳台地区及国际舞蹈专业领域研究生参加或观摩比赛。

非专业赛道:参赛对象为非舞蹈专硕的在读研究生和将于2024年9月入学的研究生含港澳台和国际留学研究生)

2.报名要求

专业赛道:同一作品不得兼报两个组别,参赛作品需由学院统一整理报送至研究生院,不接受个人单独报送。

3.人数要求

参赛作品编导人数不超过3人,课程展示主讲学生不超过2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演员(配合课程展示的学生)人数视作品情况而定。

4.其他

知识产权与作品版权组织声明等,遵照大赛组委会相关规定执行。为保证参赛作品的质量,学校可根据各参赛队伍的实际情况,在征得参赛队伍和学院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整合后选送参加国赛。

四、赛制赛程

参赛研究生通过学院审核同意后,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向研究生院提交参赛作品。研究生院将组织评审专家分赛题对参赛作品进行在线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排序,确定获奖作品并根据国赛的相关要求在限额内推荐参评国赛初赛如有需要,评审专家可要求参赛队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视频、语音远程答辩,以求对参赛队和参赛作品充分了解,做出合理的评审决定。

初赛阶段各赛题的主要评审标准如下:

赛题1、2、3、5评审标准

文化内涵:符合文化“两创”主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创造创新:融入时代精神,结合现代元素,以新的观念、手段、技术、表现形式,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应用价值: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注重产学研融合,发挥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创造社会效益。

作品形式:作品的完成程度、艺术性、功能性等。

展示效果:提交的材料是否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论述充分。

 

赛题4(舞蹈专项)创作组评审标准

文化内涵:符合文化“两创”主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创造创新:融入时代精神,结合现代元素,以新的观念、手段、技术、表现形式,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作品形式:作品的结构具有合理性、完整性、连贯性;作品形式追求创新与特色;较好地把握和体现艺术作品的风格特质,运用舞蹈作品在动觉、听觉、视觉舞台呈现的综合要素,能够将形式与内容相融统一。

职业素养:创作者具有从事编导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具有很好的艺术审美力与音乐素养。

应用价值: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创造社会效益。

 

赛题4(舞蹈专项)表演组评审标准

文化内涵:符合文化“两创”主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创造创新:融入时代精神,结合现代元素,以新的观念、手段、技术、表现形式,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艺术表现力:对作品思想主题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对人物塑造和情感体现的表现能力;对音乐风格和性质的感悟与体现能力;很好地完成演员的二度创作;在作品的表演中体现出舞者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表演活力。

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具有很好的专业身体素养、舞台气质与职业风范;技术娴熟、动作协调;能够将技术融入作品内容中,达到技艺相通、形神兼备。

应用价值: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创造社会效益。

 

赛题4(舞蹈专项)教育组评审标准

文化内涵:符合文化“两创”主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创造创新:融入时代精神,结合现代元素,以新的观念、手段、技术、表现形式,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教学设计:很好地完成过程教学展示与结果教学展示;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基于各舞种教材,符合《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讲求科学性和探索性;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有效;教学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能运用舞蹈教学理论加以阐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反馈、矫正,使学生对教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

语言与教态:普通话标准,语言规范、流畅、逻辑性强;运用体态语标准、适度;仪态端庄,精神饱满;配合PPT讲解教案。

 

五、作品提交要求

(一)赛题1、2、3、5

1.参赛作品提交形式为带语音讲解的PPT和附件。需将参赛作品(文档、图片、视频、动画、带语音讲解的PPT等)提交至参赛队队长所在学院,由学院统一收集后,并连同汇总表(纸质版一式一份、电子版与作品一起)通过U盘提交至研旗山校区行政楼516室究生院培养科每个参赛队作品命名规则:赛题1/2/3/5+团队名称+作品名称。   

2.PPT是初赛评审的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创作背景、设计理念、创新创意、效果演示等内容,PPT必须提前录制语音讲解,并可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播放时间不超过5分钟。

3.评审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视频和附件中体现,参赛作品中严禁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学校信息及其他赛事标识等。

(二)赛题4(舞蹈专项赛题)

1.专业赛道

1)本届舞蹈专业赛道分为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教育三个组别。参赛作品为舞蹈作品(课程展示)视频和附件,附件包括三张彩色作品剧照、作品简介(不超过100字),报名材料需由音乐学院统一报送,并连同汇总表(纸质版一式一份、电子版与作品一起)通过U盘提交至研旗山校区行政楼516室究生院培养科。每个参赛队作品命名规则:赛题4专业赛道+团队名称+作品名称。

2)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每个作品时间不超过7分钟,群舞作品时间不超过8分钟,小舞剧时间不超过30分钟(入围决赛的小舞剧需根据现场活动要求调整作品时长),课程展示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舞蹈专业创作组参赛作品须为2023年11月以后的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

4)评审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视频和附件中体现,作品视频中严禁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学校信息及其他赛事标识等。

2.非专业赛道

1)本届舞蹈非专业赛道分为舞蹈创作、舞蹈表演两个组别。参赛作品为舞蹈作品(课程展示)视频和附件,附件包括三张彩色作品剧照、作品简介(不超过100字)报名材料提交至参赛队队长所在学院,由学院统一收集后,并连同汇总表(纸质版一式一份、电子版与作品一起)通过U盘提交至研旗山校区行政楼516室究生院培养科。每个参赛队作品命名规则:赛题4非专业赛道+团队名称+作品名称。

2)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每个作品时间不超过5分钟,群舞作品时间不超过7分钟。

3)非专业赛道创作组参赛作品均须为未公开发表的首演作品。

4)评审中需要保密的信息不得在作品视频和附件中体现,作品视频中严禁出现个人信息、指导教师信息、学校信息及其他赛事标识等。

六、大赛奖项设置与奖励办法

大赛分赛题评审。原则上,文科学院均需积极参赛,具体限额详见附件2,鼓励理工科学院研究生独立组队参赛或与文科学院合作组队参赛校赛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并根据校赛的评审结果,在国赛规定的限额内确定推荐参加国赛的作品和队伍如有需要,可根据主题赛事特点和评审意见设置专项奖及其他特色奖项。获奖和推荐参加国赛名单在研究生院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七、激励政策

(一)研究生层面

1.根据《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创新性科研成果要求》(闽师研〔2022〕18 号)规定:“博士研究生创新性科研成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三)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最高等级奖1 项(排名第一),且在学校现行的《社科目录》或《自科目录》内公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 1 篇。”

2.根据《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创新性科研成果要求》(闽师研〔2022〕18 号)规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性科研成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五)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省级以上级别赛事次高等级奖及以上1 项(最高等级奖项排名前五,次高等级奖项排名前三)。”

3.根据《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创新性科研成果要求》(闽师研〔2022〕18 号)规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要求由各培养单位制定”,鼓励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结合学校在学期间创新性科研成果要求精神跟,制定对本单位专业学位获奖研究生的激励政策。

4.根据学校科技节活动单项奖评选要求:“同等条件下,‘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特等奖(金奖)或一等奖(银奖)获得者可优先参评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新星”,“‘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特等奖(金奖)或一等奖(银奖)获得者可优先评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新星,团队获奖的,以团队进行申报

(二)学院层面:

根据学校“福建师范大学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特等奖(金奖)每项得20分、一等奖(银奖)每项得10分、二等奖(铜奖)每项得5分、三等奖每项得3分”,该竞赛加分项单列,不受竞赛总分30分上限的限制

 、参赛单位报名回执

学院联系人,需于2024年6月6日(周12:00前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交参赛单位回执(由学院联络人填写,参赛队员请勿填写),以便承办单位掌握各参赛单位情况,及时联系各参赛单位。

 


附件1:

附件1: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参赛队伍汇总表.xlsx


附件2: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最少参赛队伍数汇总表

序号

学院

最少参赛队伍数

1

文学院

15

2

社会历史学院

15

3

音乐学院

15

4

传播学院

15

5

美术学院

15

6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

10

7

体育科学学院

5

8

海外教育学院

5

9

马克思主义学院

5

10

经济学院

5

11

法学院

5

12

教育学院

5

13

心理学院

5

14

教师教育学院

5

15

外国语学院

5

16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研究生处

5

17

其他理工科学院

自愿参赛,鼓励与文科学院共同组队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