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科-钟秉枢 |
发布时间:2017-04-18 | 浏览次数: 9540 |
姓名:钟秉枢
性别:男
出生年月: 1959年1月6日
职称: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职业化、运动训练(竞赛)理论与实践、排球
学科专长: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E – MAIL: zhongbingshu@cupes.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
邮编: 100191
个人简介:钟秉枢教授,1959年生人,教育学博士,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原国家教委“十佳优秀青年体育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喜爱的大学校长”、多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训练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和高教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和发表了《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奥林匹克品牌》、《执教成功之道》、《做No.1的教练》、《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著作和译著40多部,论文300余篇;开发出系列深受学员欢迎的讲座和课程,包括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休闲时代与健康中国、体育文化与创新思维、差异应对与情景管理、团队管理与领导艺术等;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主题报告,如奥运会科学大会、大运会科学大会、世界大学校长峰会、国际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科学大会、世界休闲运动娱乐教育协会国际学术大会、全球教练员大会、欧洲田径教练员大会等。
教育经历: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学士、教育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国家公派西班牙进修学习。
学术兼职:
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副主席
国际大体联教育委员会委员
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委员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
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
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主任委员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学校体育》主编
哈萨克斯坦体育运动与旅游学院、亚美尼亚国家体育学院荣誉教授
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等9所高校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体育社会学、体育职业化、运动训练(竞赛)理论与实践、排球方面的研究
成果奖励: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1、国家体委1996.11,备战第26届奥运会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二等奖,中国体操队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专项力量训练新途径攻关探索与科技服务(第四作者)
2、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11,我国体育系统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设想和论证(第四作者)
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8.12,金牌背后是科技大战(第四作者)
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10,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第一作者),证书号182
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10,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第二作者),证书号301
6、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6月: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弘扬教学工作主旋律(第一作者)
7、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年9月: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加强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第一作者)
8、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年9月: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体育教练员继续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第三作者)
9、北京市人民政府2001年9月:2001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施(第三作者)
10、教育部2001年12月: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体育教练员继续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第三作者)
11、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第一作者)
12、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04年12月,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第一作者)
13、北京市人民政府2005年9月: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工作流动站”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第二作者)
14、教育部2005年9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工作流动站”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第二作者),证书号:2005149
1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9月,中、美、奥三国奥林匹克品牌营销管理的比较研究(第一作者)
16、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竞技体育与奥运备战重要问题的研究(第二作者)
17、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9年4月,职业体育——理论与实证(第一作者)(证书号:KJ2008-3-18-G01)
18、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年5月: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中国特色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第二作者)
19、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年5月: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创新培养方案,造就创新人才——北体大多轮次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第一作者)
20、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10月,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奥运课程改革与建设(第一作者)(证书号:2009013)
21、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9年10月,教学与训练并进,挖掘奥运金牌新的增长点——跆拳道课程的创建与完善(第二作者)(证书号:2009045)
22、教育部2009年12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中国特色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第二作者)
23、 “十一五”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6月17日,我国综合性体育赛事改革研究(第一作者)(体政字[2011]63-46号)
24、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12年10月: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制度变迁、城市遴选、市场开发—我国综合性体育赛事改革研究(第一作者)
25、中国休闲体育及其发展,2013休闲运动及娱乐文化国际学术大会最佳研究奖,世界休闲运动娱乐教育协会,2013.1. 13.珠海
26、北京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教练/领导科学与艺术》课程及教材创建(独著)
27、2015年3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新一轮《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研制及配套政策研究(第一作者)证书号:KJ2014-2-05-G01
28、2015年3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国际竞技体育体系和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研究(第一作者)证书号:KJ2014-3-09-G01
29、2016年11月: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近亲繁殖”:一种拟制的宗族现象——我国优势项目教练员群体的社会学研究(论文)何俊(南京师范大学)、钟秉枢(首都体育学院)
科研项目:
1.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课题(1994-1997): 我国男子竞技运动成绩滞后现象社会文化因素探析
2.国家体委奥运会攻关课题(1995-1996): 中国体操队备战26届奥运会专项力量训练新途径的攻关研究
3.国家体委科教司课题(1996-1998):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改革研究: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武术专业单招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的研究
4.国家体委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课题(1997-1998):我国体育院校运动系改革与发展研究
5.北京市教委教改立项课题(1997-1999):面向21世纪体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
6.北京市教委教改立项课题(1999-2000):教育部新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研究
7.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会攻关课题(1999-2000):备战2000年奥运会国家排球队排球新规则变化及其对策的研究
8.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和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计划”立项课题(2000-2001):中外高等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现代化的比较研究(立项编号:C324)
9.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课题(2000-2001):我国体育职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兼论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立项编号:249SS0025)
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2001-2003):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其可持续发展(立项批准号:01BTY018)
1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2-2003):中外高等体育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现代化的比较研究(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LB011416)
1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2-2007):面向2008北京奥运,我国竞技运动项目职业化进程和市场化运作的研究(项目编号:20020043001)
13.国家体育总局2008年奥运会科技攻关项目(2002-2003):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制定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02057)
1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研究项目(2003-2004):中国教练员岗位培训10年回顾、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1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2004-2005):中、美、澳三国奥林匹克品牌营销管理的比较研究(批准号:716ss04116)
1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2006):中国体育教练员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分析(批准号:758ss05021)
17.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2006):全国排球联赛的品牌打造(批准号:778ss05041)(第二作者)2006年11月总局政法司结项鉴定优秀
18.北京市高校0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05-2007):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奥运课程改革与建设
19.国家体育总局局管课题(2005-2006):中国体育代表团大型赛事指挥系统的研究
20.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2007):我国体育社会性别关系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972SS06104)(第二作者)2008年5月总局政法司结项鉴定合格
21.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子课题提高集体球类项目竞技运动水平的研究-男女排球奥运科技攻关(2006-2008)
22.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度奥运科研攻关项目(2006-2007):国家男子排球队及主要对手击战术打法特点的分析与研究(项目编号:06026)2008年10月总局科教司结题验收合格
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06-2007):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备战、参赛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
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中国女子体育项目发展状况研究(批准号:07BTY011)
25.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2007-2008):中国备战历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集成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07GXS3B059)
26.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2010):我国综合性体育赛事改革研究(批准号:1427SS09116)
27.北京市教委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项目(2008-2009):特殊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论坛(20万)
28.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2009-2010):排球技战术信息分析系统对训练过程监控及参赛指挥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B018)(20万)
29.国家体育总局课题(2009-2011)运动员文化教育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评价体系和教材的研制(90万)
30.中国足协课题(2010-2011)中国足球发展白皮书研制(8万)
31.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课题(2010-2011)2011-2020奥运争光计划的研制(3万)
32.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2010-2011):体育科技发展报告研制(6.468431万)(项目编号10B072)
33.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课题(2010-2011):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研究(10万)
34.北京市与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项目(2010-2011):行业特色性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机制研究(20万)
3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2012):计算机大脑训练程序与益智身体练习相结合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01112110002)(6万)
36.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新一轮《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研制及配套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600SS11008)2012年12月31日结项,鉴定等级:合格
37.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2011-2012):运动员基础教育课程研制项目之国际综合调研(项目编号:2011B055)(50万)
38.广西体育局委托项目(2012):广西体育产业城教科训一体化总体规划方案研究(20万)
3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4):职业运动员国家文化使者的形象塑造与培养途径(项目编号:12BTY024),2015年9月11日结项,鉴定等级:良好,证书号:20151249
40.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我国排球项目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二作者)(项目编号:1886SS13047)
4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3年度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013-2015):北京市体育蓝皮书——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90万)(项目编号:TJSHS201310029012)
42.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委托项目(2013-2014):全国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及培养计划推动运动员职业辅导工作的研究(1万)
43.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委托项目(2014-2015):沙滩排球项目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15万)
44.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5):《“十三五”三大球项目发展研究》(6万),项目批准号2249SS15144
45.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委托项目(2015):第三十届伦敦奥运会和第二十二届索契冬奥会科技过关成果分析(10万)
46.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16年重大约标项目《中国足球实现俱乐部地域化及逐步实现名称非企业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9)(10万)
教学情况:近5年讲授的研究生课程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
博士研究生:团队领导科学与艺术,每学年一次,每次18学时;
体育教育训练学最新进展,每学年一次,每次8学时;
硕士研究生:教练科学与艺术,每学年一次,每次18学时;
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每学年一次,每次36学时。
著作:
1、做No.1的教练—团队管理与领导艺术,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国际竞技体育体系和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3、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2月版,第二主编
4、体育科技发展报告——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成果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
5、行业特色型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版
6、高水平竞技选手的科学训练与成功参赛,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年5月(参编)
7、体育人话体育——体育热点面对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二主编)
8、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7月(第二主编)
9、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编《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年5月(参编,第一章)
10、中国休闲体育发展实践与探索,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主编)
11、中国休闲体育发展理论与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主编)
12、北京体育蓝皮书: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0月(主编)
13、中国青少年沙滩排球教学训练大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主编)
14、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版,第二主编
1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探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二主编
16、校园足球圆梦法兰西,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年6月,第二主编
17、断裂与重构——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研究,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八月版
18、职业运动员国家文化使者的形象塑造与培养途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版
19、北京体育蓝皮书:北京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9月(主编)
20、体育科技发展报告——第30届夏季奥运会、22届冬季奥运会科研攻关成果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
21、休闲体育蓝皮书:中国休闲体育发展报告(2015-2016),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二主编
22、《商业体育系列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6年10月,主编
23、国外运动训练科学译丛,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11.
论文
1.21世纪中国大学体育运动新实践,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第一期
2.美、加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中国学校体育,2012年第一期
3.从集成创新解读大型体育科研创新的组织管理——以奥运会为例,武汉体院学报,2012年第一期(第二作者)
4.学生体质依旧堪忧中央政策亟待落实,中国学校体育,2012年第四期
5.中国:21世纪教练员的作用与现状,国际教练教育委员会亚洲体育教练研讨会主报告,2012年4月25日北京
6.大学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中国学校体育,2012年第五期
7.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尚体育人 镌魂育德”——北京市中小学校长论坛主题发言,2012年5月30日北京会议中心
8.我国竞技体校发展的SWOT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第六期(第一作者)
9.体育竞赛产品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专题报告,2012年6月20日,西安(第二作者)
10.21世纪的体育运动与儿童成长,国际体育科学、教育、医学大会专题研讨会报告、墙报交流,2012年7月19-24日,格拉斯哥
11.精英运动员培养体系及其对运动员保障的影响:中国和加拿大的比较研究,国际体育科学、教育、医学大会,口头报告,2012年7月19-24日,格拉斯哥
12.论21世纪中国体育教练的作用与培训,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四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2012年第10期
13.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与适应,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专家报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2年11月8-11日,上海
14.我国大型综合型运动会历史演变与改革路径研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2年11月8-11日,上海(第二作者)
15.NBA赛事市场竞争优势形成机制及策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四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专题交流,2012年11月8-11日,上海(第二作者)
16.中国竞技排球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第十一期(第二作者)
17.切实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与发展,中国体育报,2012年12月7日、12日
18.大型体育赛事运动对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集成创新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
19.中国休闲体育及其发展,2013休闲运动及娱乐文化国际学术大会主报告,2013.1.11-13.珠海
20.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国学校体育,2013年第一期
21.淡化行政色彩加强科学管理——首都体育学院去行政化改革实践,北京教育(高教),2013年第一期
22.大型体育科研活动集成创新的战略集成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二期(第二作者)
23.充分发挥大学社会功能积极服务竞技体育教育,高校领导参考,2013年第三期
24.中国休闲运动及其发展,《解读鲁吉克——2013》国际体育运动和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大会报告,俄罗斯国立体育、青年和旅游大学,莫斯科,2013年5月27-29日
25.中国职业体育价值选择研究,2013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报告,湖南,2013.10.(第二作者)
26.以健康为导向的中国学校体育改革:挑战、变化与结果,第十七届国际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科学大会上主报告,北京首都体院,2013.6.2.-5.;北京教育(高教)2013年第7-8期;第五届中外大学校长体育论坛,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9月25日
27.切实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与发展,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开创首都科学发展新局面(下)》,前线杂志社,2013年2月
28.职业运动员亮剑精神的内涵及结构探析,军事体育学报,2013年第三期(第二作者)
29.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促进因素,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四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考资料《体育》,2013年第10期
30.职业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社结合”模式探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3年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专题报告,2013年10月19日沈阳
31.简析教练员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运动,2013年7月(上)
32.中国体育的转型,第四届“京—沪体育学研究生论坛”主报告,首都体育学院,2013年10月15日;全国高等院校武术科学论文报告会主报告,首都体育学院,2013年10月19日;首届休闲体育学术大会主报告,湖北大学,2013年10月25日
33.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转型,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主题论坛报告,沈阳体院,2013年10月18日;体育科学,2013年第十二期
34.论我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军事体育学报,2013年第四期
35.职业体育赛事市场竞争态势与发展策略:以我国篮球、排球、足球职业联赛为例,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六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考资料《体育》,2014年第2期
36.奥运战略目标的实现与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第十一期;人大复印报考资料《体育》,2014年第3期
37.中国女排技术统计分析与变革启示:以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为例,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二期(第三作者)
38.媒介视域下体育明星运动员与国家形象构建,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变革中的挑战——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论文集,北京大学,2014年2月(第二作者)
39.运动员国家文化使者形象的CIS战略分析与视觉表达的塑造,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第三期(第二作者、通信作者)
40.Sport Youth Innovation体育与青年创新,第一届中美体育研讨会,主报告,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7月9日
41.教育与市场——体育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体育分论坛,贵阳,2014年7月11日
42.中国中小城镇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以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为例,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五期
43.开阔视野创新思维,2014国际体育科学与技术大会暨第第三届国际体育科学与学校体育学术会议,主报告,湖南大学,2014年11月1-2日
44.大学体育运动:帮助青年人提升专业技能、社会能力与文化认知的网络平台,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年第三期
45.全运会政策执行中的利益博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2015年第三期
46.由管到治,合力振兴三大球,青少年体育,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2015年第六期
47.试论高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第七届高校管理者论坛专题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5年4月29日
48.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体育网络研究,中国高等教育,2015年第八期(第二作者)
49.Leisure and Recreation Education in China:CUPES-Chengde Model,2015年世界休闲运动娱乐教育协会国际学术大会暨休闲体育北京论坛主报告,2015年6月8-9日,首都体育学院
50.对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的思考,第四届厦门国际武术大赛发展战略专家研讨会报告,2015年8月28日厦门
51.Olympic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China,第19届国际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和全民体育科学大会主报告,亚美尼亚埃里温,2015年9月5-8日
52.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专题报告,宁波大学,2015年9月24日
53.运动训练中的创新思维,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主报告,杭州,2015年11月6-9日
54.传统赛制在大众网球赛事中的局限性及相应的新举措探析,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口头报告,杭州,2015年11月6-9日(第三作者)
55.拟制宗族与优势项目成绩获得——一种社会学的解释,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迷你专题口头报告,杭州,2015年11月6-9日(第二作者)
56.08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场地开发利用研究,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迷你专题口头报告,杭州,2015年11月6-9日(第二作者)
57.瑞士制积分赛在大众羽毛球赛事中的编排原则、方法与应用效果研究,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迷你专题口头报告,杭州,2015年11月6-9日(第二作者)
58.价值认同与农村社区秩序:基于广西万村农民篮球赛的考察分析,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交流,杭州,2015年11月6-9日(第二作者)
59.“计算机游戏+体育运动”儿童认知能力提升课程的设计和实验研究,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墙报交流,杭州,2015年11月6-9日(第二作者)
60.羽毛球双打的制胜因素与技战术分析模式的研究,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书面交流,杭州,2015年11月6-9日(第三作者)
61.“近亲繁殖”:一种拟制的宗族现象——我国优势项目教练员群体的社会学研究,体育与科学,2015年第四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2015年第十期
62.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提出与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体育科学,2015年第十一期;第三届全国休闲体育学术大会主报告,首体院,2015年12月19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育,2016年第四期
63.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排球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年第十二期(第二作者)
64.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职业排球运动员流动策略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二期(第二作者)
65.体育明星运动员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二期(第二作者)
66.“十三五”我国足球、篮球、排球发展研究,上海体院学报,2016年第二期;人大复印报考资料《体育》,2016年第7期
67.体育产业发展与投资机遇,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投资研讨会嘉宾演讲,北京,2016年7月30日
68.女排夺冠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嬗变,女排精神与女排之路:中国体育事业的开拓与创新高端论坛,北京师范大学,2016年9月10日
69.体育及其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与使命,北京教育(高教)2016年第九期,北京教育(高教)2016年珍藏本
70.女排夺冠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嬗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专题主报告,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10月13-16日
71.健康中国与体育魅力,健康中国与体育魅力高层论坛主报告,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10月21日
72.健康中国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国际论坛主报告,首都体育学院、深圳,2016年10月22-23日
73.女排夺冠与中国竞技体育的嬗变,中国大体协高校体育战略研究工委会中国大学体育改革与发展博鳌论坛,琼海,2016年11月5日
74.职业运动员文化使者形象的表达和塑造,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六期(第二作者)
指导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2014、2015、2016级,福建师大、北京体育大学各1人
硕士研究生:2014、2015、2016级,首都师范大学各2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