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2018年“十佳研究生创新实践团队”评选 |
发布时间:2018-11-23 | 浏览次数: 753 |
11月21日下午,2018年“十佳研究生创新实践团队”评选活动在旗山校区宏达厅召开。学工部副部长张爱民老师、校团委副书记戴少娟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陈秋华老师、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巨轸老师、研工部副部长汪启思老师担任评委,2018年研究生暑期创新实践活动项目指导老师及团队成员,各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19个研究生暑期创新实践活动项目团队全部参评。各项目团队围绕活动开展情况、实践收获和改进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汇报,展示了暑期创新实践的丰硕成果,交流了创新实践经验,提升了对创新实践活动意义的重要认识,明确今后创新实践新的思路和努力方向,营造了我校研究生良好的科研创新与职业发展氛围。经过激烈的角逐,10个项目获评优秀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项目,地理科学学院的“‘后贫困时代’中国西部的返贫困脆弱性评估”、生命科学学院“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免疫防控技术应用服务与实践”等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
汇报结束后,汪启思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创新实践活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指出了项目申报、实践开展过程中好一些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他希望广大研究生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更多将创新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与职业发展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到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中去,在实践中长见识、拓视野,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放开眼界,增强创新实践能力,报效国家。
据悉,2018年研究生暑期创新实践活动共有48个团队申报,学校立项资助19个团队,共有91名研究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地点涉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甘肃等14个地市;实践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14所高校,中央编译局、甘肃古浪县教育局、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图书馆等13个事业单位,陌雪科技有限公司、凌云数据有限公司、欣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实践内容涵盖了学术交流,技术合作,社会服务,创新创业项目考察等。
2018年优秀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项目
奖项 | 项目名称 | 学院 | 项目指导老师 | 项目成员 |
一等奖 | “后贫困时代”中国西部的返贫困脆弱性评估 | 地理科学学院 | 祁新华 | 邹秀琦、李雅婧、廖伟杰、王少谷、谢东、许彬坤、赵晨阳、赵烜 |
一等奖 |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免疫防控技术应用服务与实践 | 生命科学学院 | 章文贤 | 付彩萍、卯海龙、丁延青、何彩文、蔡映芸 |
二等奖 | 外贸独立站的建立及其运营 | 数学与信息学院 | 陈建宝 | 李芬、刘慧、邵文豪 |
二等奖 | 上海交通大学暑期VR游戏制作实训 | 传播学院 | 谭雪芳 | 孙天昊、封顺、李姝仪 |
二等奖 | “乡村振兴”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实证研究——以德化县为例 | 地理科学学院 | 陈松林 | 唐辉、梁建飞、杨泓川、胡其玉、吴涟敏、李炜、黄思雅 |
三等奖 | 北京大学“一带一路上的东方文学”暑期学校 | 文学院 | 蔡春华 | 田唯、吴佳伟、祝留佳 |
三等奖 | 南京大学科研交流合作研究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谢蓉蓉 | 朱雨晨、陈俊伟、梁倩倩 |
三等奖 | 赴中央编译局及中国外文局学习实践 | 外国语学院 | 谢朝群 | 陈鑫媛、陈雅丹、夏春秋 |
三等奖 | 数字化工厂助推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以泉州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为例 | 经济学院 | 蔡秀玲 | 郑志强、林发照、陈咏昶、崔晓、刘润 |
三等奖 | 多铁材料的磁电光耦合特性研究 | 物理与能源学院 | 陈水源 | 霍冠忠、王可、严蔚胜、张裕祥、王伟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