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颜纯钧 |
发布时间:2017-05-02 | 浏览次数: 10368 |
姓名:颜纯钧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6
职称: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学科专长:影视艺术
E–MAIL: ychj0623@sina.com
通信地址:福州市仓山区师大康山里新村
邮 编:350007
个人简介:男,1948年6月生,福建省晋江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
教育经历:1972年9月—1975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1987年评为副教授,2000年为正教授,200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福建省传播学会名誉会长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影视艺术与传播的研究
成果奖励: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电影的读解》获中国高校影视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获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
《与电影共舞》获中国高校影视协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电影的读解(增订版)》获福建省社科三等奖。
《中国电影传播史论》(系列论文)获2011年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断与连续——电影美学的一对基本范畴》获2015年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断与连续——电影美学的一对基本范畴》获2016年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科研项目:
《香港小说的政治地理环境》,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1999—2000,已结项,主持。
《全球化和民族电影的文化战略》,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1B115),2001—2002,已结项,主持。
《对台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国台办课题(校内编号:HF-020),2002—2003年,已经项,排名第一。
《全球化时代新闻传媒对台宣传技巧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3B130),2003—2004,已结项,主持。
《海峡两岸传播地理与传媒文化》,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2008B073),2008-2009,已结项,主持。
《电影电视艺术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2009B261),2010-2011,已经项,主持。
《中断与连续――电影美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760064),2010-2012,已结项,主持。
《中国电影传播史》,省重点学科课题,2004—2005
教学情况:近5年讲授的研究生课程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等
博士研究生:《影视学术前沿》、《电影美学》
硕士研究生:《电影精读》、《影视学术前沿》
论文著作:按时间倒排序,近5年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公开的政府咨询报告等;
《电影:从知觉到审美知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电影美学:思辨的或经验的》,《福建论坛》2012年第6期。
《电影美学:思辨的或经验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2第10期头条。(被一墨、惊秋的博客全文转载)
《工艺技术与电影的身体性》,《现代传播》2012年第8期。
《看电影的“看”――一种认知角度》,《影视文化》2012年第6期。
《电影:工艺技术与超验主体》,《现代传播》2012年第12期。
《电影:工艺技术与超验主体》,《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3第3期头条。
《镜头之上:转换与生成》,《福建论坛》2013年第4期。
《长镜头美学新论》,《东南学术》2013年第2期。
《影像:仿真时代的美学》,《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影像:仿真时代的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8期头条。
《蒙太奇美学新论》,《现代传播》2013年第7期。
《树立文化标杆 提升传播能力》,《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年第1期。
《渐变式的过渡――建国初期的电影传播》,《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海峡两岸的电影交流:从政治地理到传播地理》,《电影艺术》2015年第4期。
《“互文时代”――两岸电影交流的一道奇观》,《现代传播》2015年第9期。
《孙绍振和归纳主义路线》,《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话题”电影——一个反思的样本》,《电影艺术》2016年第4期。
《“弹幕”电影——又一个反思的样本》,《电影艺术》2016年第6期。
《“话题”电影——一个反思的样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6第11期。
《“弹幕”电影——又一个反思的样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17第2期。
指导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邵猛、魏巧俐、高淑敏
硕士研究生:2016级 6人
![]() |